为夯实大一新生的专业基础,打造高质量课堂,金融与贸易学院于10月13日组织了《政治经济学》和《大学语文》两门新生核心课程的集体备课活动。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帅,副院长何淼带领任课教师进行深入研讨,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立足专业需求,《政治经济学》备课打造“理论+实践”课堂
《政治经济学》课程组以“让理论扎根行业实践,助力学生专业成长”为核心目标展开备课。研讨中,课程组结合金融与贸易专业特点,将抽象的经济理论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行业案例。教师们梳理出三大教学优化方向:在“商品价值与价格”章节,结合国际贸易中大宗商品定价机制,分析供需关系、汇率波动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讲解“经济运行规律”时,引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案例,如股市涨跌、数字货币监管等,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针对“宏观经济调控”知识点,结合我国最新金融政策、贸易调控措施,详细解读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

备课现场
融合人文与专业,《大学语文》聚焦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升
《大学语文》课程组围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与专业表达能力”开展专项备课。研讨中,课程组倡导打破传统文学教学模式,将语文学习与金融与贸易专业应用文写作进行深度融合。教师们围绕金融场景下的公文、调研报告、商业计划书等实用文体展开讨论。在课程中结合现代金融贸易理念,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商业智慧;分析财经新闻、行业报告的语言逻辑与写作技巧,指导学生掌握专业文书写作方法;设计“金融案例故事化”实践任务,要求学生用文学手法梳理行业典型案例,提升沟通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方案还将融入数字化工具应用,提升文书写作的规范性与效率。

备课现场
集体备课不仅明确了课程的教学优化路径,更彰显了金融与贸易学院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学院将持续跟踪课程教学效果,通过师生反馈、教学复盘等多种方式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为金融与贸易领域培养既具备专业能力又拥有综合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